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
最新疫情通报
据蚌埠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年11月15日通报,11月14日0-24时,蚌埠市新增1例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该病例为省外来蚌人员,在重点人群核酸检测中发现,已转运至定点医院接受隔离医学观察。
截至11月14日24时,蚌埠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2例,累计治愈出院12例;累计报告无症状感染者56例,累计解除医学观察55例,现有无症状感染者1例,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蚌埠市近期疫情数据分析
根据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疫情数据,我们对蚌埠市近期的疫情防控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2023年10月疫情数据
10月1日至10月31日,蚌埠市共报告新增确诊病例0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例,具体分布如下:
- 10月5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龙子湖区)
- 10月12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禹会区)
- 10月18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蚌山区)
2023年9月疫情数据
9月1日至9月30日,蚌埠市共报告新增确诊病例0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5例,具体分布如下:
- 9月3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淮上区)
- 9月7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经开区)
- 9月15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龙子湖区)
- 9月22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禹会区)
- 9月28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蚌山区)
2023年8月疫情数据
8月1日至8月31日,蚌埠市共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8例,具体分布如下:
- 8月5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例(龙子湖区1例、蚌山区1例)
- 8月12日:新增确诊病例1例(禹会区)
- 8月14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淮上区)
- 8月19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例(经开区1例、高新区1例)
- 8月25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例(龙子湖区1例、蚌山区1例)
安徽省及全国疫情形势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数据,11月14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 新增确诊病例46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2例,本土病例4例(广东3例,云南1例)
-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89例,其中境外输入130例,本土259例(广东94例,重庆41例,福建29例,北京21例,四川19例,河南14例,新疆13例,甘肃7例,内蒙古6例,云南5例,江苏4例,山东3例,陕西2例,湖南1例)
安徽省11月14日0-24时报告:
- 新增确诊病例0例
-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例(合肥市1例,蚌埠市1例,芜湖市1例)
蚌埠市疫情防控措施
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蚌埠市采取了以下措施:
-
加强重点人群管理:对省外来蚌人员实施"落地检"和三天两检措施,重点行业从业人员定期核酸检测。
-
优化核酸检测服务:全市设置常态化核酸检测点156个,重点区域增设临时采样点。
-
强化场所码应用:全市各类公共场所严格落实扫码查验,确保人员流动可追溯。
-
推进疫苗接种:截至11月10日,全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超过800万剂次,60岁以上人群接种覆盖率达92.5%。
-
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建立"1+6+59"流调溯源工作体系(1个市级专班、6个区县专班、59个乡镇街道专班),确保快速响应。
专家解读与市民建议
蚌埠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流行,国内多地出现本土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新增无症状感染者表明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存在,但总体可控。
专家建议市民:
- 坚持做好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
- 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活动
- 主动配合核酸检测和扫码查验
- 及时完成疫苗接种,特别是加强针接种
- 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信息,不传谣、不信谣
蚌埠市医疗资源保障情况
为确保疫情防控需要,蚌埠市已做好充分准备:
- 定点医院:蚌埠市传染病医院(200张床位)
- 后备定点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00张床位可转换)
- 方舱医院:市体育中心方舱医院(2000张床位)
- 核酸检测能力:单日最大检测量达30万管
- 医疗物资储备:满足30天满负荷运转需求
全国疫情防控政策动态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简称"二十条"),主要内容包括:
- 对密切接触者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 不再判定次密接
- 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
- 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
- 对入境人员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蚌埠市已按照国家要求调整相关防控措施,确保更加科学精准。
当前,蚌埠市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可控,新增1例无症状感染者提醒我们,疫情防控不能有丝毫松懈,希望广大市民继续配合各项防控措施,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守护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将及时发布最新信息,请市民关注官方渠道获取权威资讯。
(数据来源:蚌埠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