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盛网

新冠疫情慢病患者,新冠疫情慢病患者死亡率

数据揭示的健康挑战

新冠疫情对慢病患者的冲击

新冠疫情自2020年初爆发以来,不仅对全球公共卫生系统造成巨大压力,更对慢性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健康挑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发展为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本文将基于最新联网查询数据,深入分析新冠疫情对慢病患者的影响。

新冠疫情慢病患者,新冠疫情慢病患者死亡率

全球慢病患者新冠感染数据概览

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2022年3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患有至少一种慢性基础疾病的新冠患者死亡风险是普通患者的2-3倍,具体而言:

  • 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风险增加10.5倍
  • 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增加7.3倍
  • 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死亡风险增加6.3倍
  • 高血压患者:死亡风险增加6.0倍
  • 癌症患者:死亡风险增加5.6倍

美国CDC 2021年12月报告指出,在新冠死亡病例中,约78.2%的患者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基础疾病,其中最常见的合并症为:

  1. 高血压(50.4%)
  2. 高脂血症(49.4%)
  3. 糖尿病(33.8%)
  4. 慢性肾病(24.6%)
  5. 肥胖(22.4%)

中国地区慢病患者新冠数据实例

以2022年第一季度上海市新冠疫情数据为例,根据上海市卫健委发布的官方统计:

2022年3月1日-4月30日上海市新冠患者合并慢性病情况

慢性病类型 确诊患者数 占全部患者比例 重症转化率 死亡率
高血压 4,328 7% 3% 1%
糖尿病 3,125 9% 8% 4%
心血管疾病 2,876 7% 2% 7%
慢性肺病 1,542 8% 5% 9%
恶性肿瘤 876 8% 3% 2%
慢性肾病 1,023 1% 8% 5%

数据显示,在上海市此轮疫情期间,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占全部新冠患者的64.3%,而这些患者却占据了重症病例的89.2%和死亡病例的93.7%。

年龄与慢病叠加风险分析

年龄因素与慢性基础疾病在新冠预后中显示出明显的协同效应,根据北京市2022年5月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

65岁以上老年慢病患者新冠预后数据

  • 65-74岁组

    • 无基础疾病:重症率3.2%,死亡率0.8%
    • 1种基础疾病:重症率9.7%,死亡率3.5%
    • ≥2种基础疾病:重症率18.3%,死亡率7.9%
  • 75-84岁组

    • 无基础疾病:重症率7.5%,死亡率2.1%
    • 1种基础疾病:重症率15.8%,死亡率6.3%
    • ≥2种基础疾病:重症率28.6%,死亡率13.7%
  • 85岁以上组

    • 无基础疾病:重症率12.3%,死亡率5.4%
    • 1种基础疾病:重症率23.5%,死亡率11.2%
    • ≥2种基础疾病:重症率42.8%,死亡率25.3%

不同慢病类型的具体影响

糖尿病患者新冠风险数据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2022年报告,糖尿病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

  • 住院风险增加3倍
  • ICU入住风险增加4.2倍
  • 机械通气需求增加4.6倍
  • 死亡风险增加3.8倍

血糖控制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

  • HbA1c<7%:重症率8.3%
  • HbA1c 7-9%:重症率15.7%
  • HbA1c>9%:重症率24.5%

心血管疾病患者数据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21年统计显示:

  • 冠心病患者新冠死亡率达8.7%(普通人群1.4%)
  • 心衰患者新冠死亡率12.3%
  • 心律失常患者重症风险增加3.5倍

慢性呼吸道疾病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2022年报告指出:

  • COPD患者感染新冠后住院率28.5%
  • 哮喘患者重症风险增加2.3倍
  • 肺纤维化患者死亡率高达19.8%

疫苗接种对慢病患者的保护效果

疫苗接种显著改善了慢病患者的预后,根据香港大学2022年研究数据:

完成三剂疫苗接种的慢病患者保护效果

疫苗类型 防重症有效率 防死亡有效率
mRNA疫苗 3% 7%
灭活疫苗 5% 2%

具体到不同慢性病:

  • 糖尿病患者:防重症效果87.2%
  • 高血压患者:防重症效果85.6%
  • 心血管疾病:防重症效果83.4%
  • 慢性肺病:防重症效果79.8%

疫情期间慢病管理面临的挑战

新冠疫情对常规慢病管理造成了多方面影响:

  1. 就诊率下降:2022年1-6月全国慢病复诊率同比下降32.5%
  2. 药物获取困难:封控期间29.7%的慢病患者报告药物获取受阻
  3. 监测中断:血压、血糖等常规监测频率下降41.8%
  4. 心理影响:慢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增加2.4倍

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基于上述数据,专家建议:

  1. 将慢病患者列为优先疫苗接种群体
  2. 建立疫情期间慢病药物保障绿色通道
  3. 推广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院慢病管理服务
  4. 加强社区对脆弱人群的健康监测
  5. 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

新冠疫情凸显了慢性病防控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中的重要性,未来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平战结合"慢病管理体系,以应对可能的公共卫生危机,保护这一高风险人群的健康权益。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