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常态化工作方案
新冠疫情自爆发以来,已深刻改变了全球公共卫生格局,为有效应对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常态化工作方案,旨在建立科学、精准、高效的疫情防控体系。
总体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工作原则
- 科学防控:依据疫情发展态势和病毒变异特点,动态调整防控措施。
- 精准施策: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避免"一刀切"。
- 联防联控:强化部门协同和区域协作,形成防控合力。
- 群防群控: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筑牢疫情防控人民防线。
- 统筹兼顾: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关系。
常态化防控措施
(一)疫情监测预警
建立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提高疫情发现和预警能力。
-
病例监测:各级医疗机构落实首诊负责制,加强发热门诊管理,对发热患者全部进行核酸检测,2022年1-6月,全国发热门诊累计接诊患者1.2亿人次,核酸检测阳性率平均为0.03%。
-
重点场所监测:对机场、口岸、集中隔离场所等重点场所工作人员定期开展核酸检测,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为例,2022年第二季度共检测工作人员12.3万人次,检出阳性15例,阳性率0.012%。
-
环境监测:对进口冷链食品、国际邮件等重点物品及其环境开展常态化监测,2022年上半年,全国共检测冷链食品及包装样本285.6万份,阳性率0.002%;环境样本156.4万份,阳性率0.001%。
-
药品监测:零售药店对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药品人员实行实名登记,2022年3-6月,全国零售药店累计登记相关药品购买信息3.8亿条,为疫情研判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重点环节防控
-
口岸防控:
- 严格入境人员闭环管理,落实"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措施,2022年上半年,全国口岸累计入境人员156.8万人次,检出阳性病例1.2万例,检出率0.77%。
- 加强进口物品防控,实施"人、物、环境"同防,上海浦东机场2022年1-6月累计消杀进口货物23.6万批次,采样检测5.8万份,检出阳性32份。
-
重点场所防控:
- 医疗机构: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加强院感防控,2022年第二季度,全国医疗机构共筛查就诊患者4.6亿人次,发现可疑病例12.3万例。
- 学校: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追踪等制度,北京市2022年春季学期开学后两周内,累计监测学生健康状态580万人次,发现异常情况1.2万例。
- 养老机构:实行封闭管理,定期开展核酸检测,江苏省2022年1-6月对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累计检测156万人次,检出阳性8例。
-
聚集性活动管理:
控制大型活动规模,落实扫码登记、体温检测等措施,2022年"五一"假期期间,全国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6亿人次,实施防疫检查3.2亿次,发现异常情况1.3万例。
(三)应急处置
-
快速响应机制:
建立"2+4+24"流调机制(2小时内到达现场,4小时内完成核心信息调查,24小时内完成初步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以深圳"0131"疫情为例,24小时内完成103例阳性病例的流调工作,排查密接者2568人。
-
核酸检测:
- 按照"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原则开展核酸检测,2022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核酸检测量达到120亿人次,单日最高检测量达到1.2亿人次。
- 提升检测能力,全国核酸检测机构从疫情初期的不足1000家增加到目前的1.3万家,单管检测能力达到每天5700万管。
-
隔离管控:
- 科学设置隔离场所,全国储备隔离房间超过400万间,2022年3月上海疫情期间,累计使用隔离房间28.6万间,隔离密接者32.5万人。
- 加强隔离点管理,规范消毒消杀、垃圾处理等流程,北京市2022年上半年对隔离点环境采样检测12.6万份,阳性率0.001%。
(四)医疗救治
-
定点医院建设:
全国确定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2000余家,总床位超过60万张,以武汉为例,保留定点医院床位5000张,ICU床位500张。
-
重症救治能力:
组建国家级、省级医疗救治专家组,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机制,2022年吉林疫情期间,累计收治重症患者386例,治愈出院362例,治愈率93.8%。
-
中医药参与:
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2022年上半年,全国中医药参与治疗确诊病例比例达到92%,中医药使用率在方舱医院达到99%。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
强化党委政府领导责任,保持各级疫情防控指挥体系高效运转,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
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2022年上半年,全国共开展疫情防控督导检查156万次,发现问题并整改23.6万项。
(二)物资保障
-
医疗物资:全国N95口罩日产能超过1.5亿只,医用防护服日产能超过300万套,核酸检测试剂日产能超过5000万人份。
-
生活物资:建立重点保供企业名单,全国确定生活必需品重点保供企业1.2万家,2022年上海疫情期间,累计向封控区配送生活物资包2800万份。
(三)技术保障
-
健康码系统:全国健康码累计申领超过13亿人,日均亮码次数超过30亿次,以广东省为例,"粤康码"系统日峰值访问量达到5.8亿次。
-
流调溯源: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流调效率,北京"天堂超市酒吧"聚集性疫情中,通过支付记录等大数据手段,24小时内锁定密接人员1.8万人。
(四)人员保障
-
专业队伍:全国组建流调队伍3.2万支,共计28.6万人;核酸采样人员超过300万人;消毒人员超过150万人。
-
社区防控:全国城乡社区工作者超过400万人参与疫情防控,2022年上半年累计服务居家隔离人员超过2000万人次。
督导评估
-
建立疫情防控常态化督导机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022年上半年派出督导组赴各地开展督导检查156次,覆盖所有省份。
-
开展防控效果评估,定期分析疫情数据和防控措施落实情况,2022年1-6月,全国共评估防控措施效果报告286份,提出改进建议568条。
附则
-
本方案将根据疫情形势和防控需要动态调整。
-
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