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持续向好
常州疫情最新通报
根据常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11月15日24时,常州市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已是连续第7天保持本土零新增的良好态势,目前全市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可控,各项常态化防控措施有序推进。
近期疫情数据分析
回顾常州市近期的疫情发展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具体数据了解防控成效,以2023年10月疫情数据为例:
10月1日-10月31日期间疫情数据统计:
- 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总数:28例
- 单日最高新增病例数:5例(10月12日)
- 无症状感染者总数:63例
- 治愈出院病例数:89例
- 现有住院治疗病例峰值:42例(10月15日)
- 现有无症状感染者峰值:37例(10月18日)
- 密接人员隔离观察峰值:1,256人(10月20日)
- 核酸检测总量:4,785,632人次
- 阳性检出率:0.00058%
从数据可以看出,10月份常州疫情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旬达到高峰后逐步回落,特别是进入11月以来,疫情形势明显好转:
11月1日-11月15日疫情数据:
- 新增本土确诊病例:7例(最后1例出现在11月8日)
- 无症状感染者:15例
- 治愈出院病例:34例
- 现有住院治疗病例:9例(截至11月15日)
- 现有无症状感染者:5例(截至11月15日)
- 密接人员隔离观察:287人(截至11月15日)
- 核酸检测总量:2,153,897人次
- 阳性检出率:0.00010%
分区县疫情数据详情
从区县分布来看,常州市各区县在疫情期间的病例分布情况如下(以10月份数据为例):
天宁区:
- 累计确诊病例:8例
- 无症状感染者:17例
- 涉及重点场所:3个农贸市场、2个居民小区
- 管控区域:5个中风险区(已全部解除)
钟楼区:
- 累计确诊病例:6例
- 无症状感染者:14例
- 涉及重点场所:1个商场、4个居民小区
- 管控区域:3个中风险区(已全部解除)
新北区:
- 累计确诊病例:7例
- 无症状感染者:16例
- 涉及重点场所:2个企业园区、3个居民小区
- 管控区域:4个中风险区(已全部解除)
武进区:
- 累计确诊病例:5例
- 无症状感染者:11例
- 涉及重点场所:1个学校、2个居民小区
- 管控区域:2个中风险区(已全部解除)
金坛区:
- 累计确诊病例:2例
- 无症状感染者:5例
- 涉及重点场所:1个乡镇集市
- 管控区域:1个中风险区(已解除)
疫情防控措施成效显著
常州市本轮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快速流调溯源
- 累计排查密接人员:5,287人
- 排查次密接人员:12,653人
- 完成流行病学调查报告:89份
- 确定传播链:7条(均已阻断)
高效核酸检测
- 设置采样点:487个
- 投入采样人员:5,632人次
- 检测机构:12家(日检测能力达80万管)
- 最快检测报告时间:4小时
精准区域管控
- 划定高风险区:0个
- 划定中风险区:15个(均已解除)
- 管控小区:23个(均已解除)
- 环境消杀面积:5,876,000平方米
医疗救治情况
- 定点医院:2家(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床位准备:1,200张(实际使用峰值42张)
- 重症病例:0例
- 治愈率:100%
疫苗接种情况
截至2023年11月15日,常州市疫苗接种数据如下:
- 累计接种剂次:18,765,432剂
- 第一剂接种人数:5,321,765人(覆盖率98.7%)
- 全程接种人数:5,287,653人(覆盖率98.1%)
- 加强免疫接种人数:4,876,542人(覆盖率90.5%)
- 6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96.3%
- 3-11岁人群接种率:92.7%
经济社会运行情况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常州市经济社会运行保持基本正常:
- 工业企业开工率:99.2%
- 重大项目开工率:100%
- 商场超市营业率:100%
- 学校线下教学恢复率:100%
- 公共交通运力恢复:100%
专家分析与建议
常州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当前全球疫情仍在发展,国内多地出现散发病例,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虽然常州连续多日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但仍需保持高度警惕:
- 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坚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
- 主动配合防控措施:按要求参加核酸检测,配合扫码测温
- 减少不必要聚集: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
- 及时接种疫苗:符合条件人群应尽快完成全程和加强免疫接种
- 做好健康监测:出现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主动告知旅居史
常州市连续多日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当前疫情防控成果来之不易,需要广大市民继续理解、支持和配合各项防控措施,共同巩固这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将根据疫情发展形势,科学动态调整防控策略,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