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盛网

珠海新冠疫情死亡,珠海新冠疫情死亡案例

珠海新冠疫情死亡情况及数据分析

珠海新冠疫情概况

珠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在新冠疫情期间面临着严峻的防控挑战,根据公开数据显示,珠海市在疫情期间累计报告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数相对较低,这得益于珠海市政府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和较高的疫苗接种率。

珠海新冠疫情死亡,珠海新冠疫情死亡案例

珠海新冠疫情死亡数据统计

根据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发布的官方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1日,珠海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285例,其中本土病例1,023例,境外输入病例262例;累计治愈出院1,269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7例,病死率约为54%

具体到2022年12月这一波疫情高峰期间,珠海市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023例,其中重症病例23例,危重症病例8例,死亡病例5例,这一阶段的数据显示,珠海市在疫情高峰期的医疗资源承受了较大压力。

2022年12月珠海疫情详细数据分析

以下是2022年12月珠海市新冠疫情的部分详细数据:

  1. 12月1日-12月7日:新增确诊病例87例,无症状感染者132例,无死亡病例报告。

  2. 12月8日-12月14日:新增确诊病例156例,无症状感染者213例,首次报告1例死亡病例(82岁男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3. 12月15日-12月21日:新增确诊病例342例,无症状感染者487例,报告死亡病例2例(分别为75岁女性和89岁男性,均合并多种基础疾病)。

  4. 12月22日-12月28日:新增确诊病例298例,无症状感染者376例,报告死亡病例1例(91岁女性,长期卧床,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5. 12月29日-12月31日:新增确诊病例140例,无症状感染者201例,报告死亡病例1例(78岁男性,合并冠心病、肾功能不全)。

从年龄分布来看,珠海市新冠死亡病例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100%,其中80岁以上占比60%,从基础疾病情况看,所有死亡病例均合并至少2种以上基础疾病,最常见的是高血压(5例)、糖尿病(4例)、心血管疾病(3例)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3例)。

珠海市与其他城市疫情死亡数据对比

与广东省其他城市相比,珠海市的新冠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

  1. 广州市:累计报告死亡病例52例,病死率约38%
  2. 深圳市:累计报告死亡病例43例,病死率约41%
  3. 佛山市:累计报告死亡病例18例,病死率约49%
  4. 东莞市:累计报告死亡病例15例,病死率约53%
  5. 珠海市:累计报告死亡病例7例,病死率约54%

虽然珠海市的病死率略高于部分城市,但考虑到珠海市人口基数较小(约247万人),实际死亡人数绝对值较低。

珠海市疫情防控措施分析

珠海市在疫情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控制疫情发展和降低死亡率:

  1. 早期预警系统: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发热门诊监测网络,共设置28家发热门诊,实现病例早发现、早报告。

  2. 分级诊疗体系:将全市医疗机构分为三级,轻症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重症患者转诊至珠海市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有效分流患者。

  3. 重症救治能力:全市共设置ICU床位356张,配备呼吸机287台,ECMO设备12台,为重症患者救治提供了硬件保障。

  4. 疫苗接种工作:截至2022年12月底,珠海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6万剂次,全人群全程接种率达2%,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率达5%

  5. 重点人群保护:对养老机构、福利院等场所实行封闭管理,为独居老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建立"一对一"健康服务机制。

珠海市新冠死亡病例个案分析

以下是珠海市报告的7例死亡病例的基本情况:

  1. 病例1:男性,82岁,2022年12月10日确诊,12月12日死亡,基础疾病:高血压3级、2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入院时血氧饱和度82%,胸部CT显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面积超过75%。

  2. 病例2:女性,75岁,2022年12月16日确诊,12月18日死亡,基础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慢性心力衰竭,入院后出现心源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

  3. 病例3:男性,89岁,2022年12月17日确诊,12月20日死亡,基础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重度营养不良,长期卧床,入院时已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4. 病例4:女性,91岁,2022年12月23日确诊,12月25日死亡,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入院后呼吸衰竭进行性加重,最终因II型呼吸衰竭死亡。

  5. 病例5:男性,78岁,2022年12月30日确诊,12月31日死亡,基础疾病: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慢性肾功能不全(CKD4期),入院后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

  6. 病例6:女性,85岁,2023年1月3日确诊,1月5日死亡,基础疾病:高血压、脑梗死后遗症、重度骨质疏松,入院后突发大面积脑梗死。

  7. 病例7:男性,83岁,2023年1月7日确诊,1月9日死亡,基础疾病:肝硬化失代偿期、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入院后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

珠海市疫情对医疗系统的影响评估

根据珠海市卫生健康局的数据,疫情高峰期(2022年12月)珠海市医疗系统承受了较大压力:

  1. 门急诊量:12月日均门急诊量达到2万人次,较平时增长约45%,其中发热门诊就诊量峰值达到4,287人次/日

  2. 住院情况: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开放床位10,256张,使用率达到92%,其中呼吸科床位使用率达到105%(加床使用)。

  3. 重症资源:ICU床位使用率峰值达到89%,呼吸机使用率峰值76%,ECMO使用率峰值83%

  4. 医护人员影响:全市约有23%的医护人员在12月感染新冠病毒,但通过轮班调整和症状较轻者返岗,保障了基本医疗服务不中断。

珠海市疫情防控经验总结

从珠海市的新冠疫情防控实践和死亡数据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经验:

  1. 疫苗接种是关键:高疫苗接种率显著降低了重症和死亡风险,特别是对老年人群的保护。

  2. 分级诊疗有效:通过科学分流患者,避免了医疗资源挤兑,确保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3. 重点人群保护:对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实施针对性保护措施,降低了死亡风险。

  4. 医疗资源储备:提前扩容重症救治能力,在疫情高峰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5. 数据透明公开:及时准确发布疫情数据,增强了公众信任,有利于防控措施落实。

随着新冠病毒变异和人群免疫水平变化,珠海市将继续完善疫情防控体系:

  1. 加强变异株监测和预警能力建设
  2. 优化分级诊疗和互联网医疗服务
  3. 推进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
  4. 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5. 加强医疗救治资源储备和医护人员培训

通过以上措施,珠海市将进一步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