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盛网

新冠疫情默哀,新冠疫情默哀日

纪念逝去的生命与反思全球抗疫历程

全球疫情数据回顾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7.7亿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690万例,这一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碎和难以弥补的伤痛,让我们以具体数据为例,回顾这场世纪疫情带来的沉重代价。

新冠疫情默哀,新冠疫情默哀日

以美国为例,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数据,2022年1月是美国疫情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仅2022年1月3日至1月9日这一周内,美国新增确诊病例就达到惊人的4,802,454例,新增死亡病例15,784例,加利福尼亚州单周新增病例高达1,023,342例,死亡2,857例;纽约州新增病例491,247例,死亡1,024例;佛罗里达州新增病例426,973例,死亡1,342例。

欧洲地区同样遭受重创,根据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CDC)的报告,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期间,欧洲经历了由Omicron变异株引发的疫情高峰,德国在2021年12月13日至19日这一周内报告新增确诊病例439,536例,创下当时单周最高纪录;法国在同一时期新增确诊病例504,642例;英国则报告新增确诊病例609,133例,死亡病例方面,德国单周死亡3,824例,法国死亡2,973例,英国死亡4,567例。

亚洲地区中,印度在2021年4月至5月经历了毁灭性的第二波疫情,根据印度卫生部公布的数据,2021年5月6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达到414,188例,创下全球单日新增最高纪录;5月19日单日死亡病例达到4,529例,整个2021年5月,印度累计新增确诊病例超过9,000,000例,死亡超过120,000例,德里地区在5月1日至15日期间,平均每日新增确诊病例超过20,000例,死亡超过300例,医疗系统完全崩溃,氧气供应严重不足。

中国抗疫数据详析

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采取了严格的措施,根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2022年3月至5月期间,上海经历了较为严重的疫情,2022年4月13日,上海单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573例,无症状感染者25,146例,整个4月,上海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超过50,000例,无症状感染者超过500,000例,在疫情最严重的4月,上海每日新增病例数维持在20,000例以上,其中4月7日达到峰值,单日新增确诊病例824例,无症状感染者20,398例。

北京在2022年11月也经历了一波较为严重的疫情,11月21日至27日这一周内,北京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843例,无症状感染者16,294例,朝阳区成为重灾区,单周新增确诊病例687例,无症状感染者5,342例;海淀区新增确诊病例324例,无症状感染者2,873例;丰台区新增确诊病例291例,无症状感染者2,046例。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自疫情暴发至2023年6月,中国内地累计报告确诊病例约993,000例,累计死亡病例约31,000例,湖北省在2020年1月至4月疫情期间累计报告确诊病例68,135例,死亡4,512例;武汉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0,340例,死亡3,869例,2020年2月12日,湖北省单日新增确诊病例14,840例(含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2月13日单日新增死亡病例242例,均为疫情暴发以来的最高值。

疫情对各年龄段的影响

新冠疫情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根据美国CDC的分析数据,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美国新冠死亡病例的约75%,具体来看,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期间,美国85岁及以上人群的死亡率最高,达到每10万人中1,947例死亡;75-84岁年龄组为每10万人中1,157例死亡;65-74岁年龄组为每10万人中529例死亡,相比之下,18-29岁年龄组的死亡率仅为每10万人中26例死亡。

英国国家统计局(ONS)的数据显示,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期间,90岁及以上人群的COVID-19死亡率最高,达到每10万人中5,237例死亡;80-89岁年龄组为每10万人中3,421例死亡;70-79岁年龄组为每10万人中1,573例死亡,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10-14岁年龄组的死亡率最低,仅为每10万人中2例死亡。

意大利国家卫生研究所(ISS)的报告指出,该国新冠死亡病例中,8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超过60%,2020年第一波疫情期间,意大利80-89岁年龄组的病死率高达20.2%,90岁以上年龄组的病死率更是达到22.7%,相比之下,50-59岁年龄组的病死率为3.5%,40-49岁年龄组为1.0%,30-39岁年龄组仅为0.3%。

医疗系统承受的巨大压力

新冠疫情给全球医疗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以美国为例,2021年1月疫情高峰期间,全国住院新冠患者达到创纪录的142,315人,加利福尼亚州在2021年1月5日当天就有22,853名新冠患者住院,其中4,868人需要重症监护,纽约市在2020年4月7日疫情高峰时,医院收治了超过18,000名新冠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使用率达到近90%。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在2021年1月18日这一周内,共收治了34,336名新冠住院患者,创下纪录,伦敦地区医院ICU床位使用率超过100%,许多医院不得不设立临时ICU区域,2021年1月20日,英格兰地区共有3,736名新冠患者需要使用呼吸机,是平时重症监护床位数的近三倍。

印度在2021年4月至5月的疫情高峰期间,医疗资源严重短缺,德里地区在2021年5月3日仅有不到100张ICU病床和不到20台呼吸机可供使用,而当日新增确诊病例超过20,000例,许多患者不得不在医院外等待治疗,氧气供应不足导致大量患者因缺氧死亡,根据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ICMR)的数据,2021年5月第一周,印度全国医用氧气需求量激增至每日8,000吨,是平时需求量的近10倍。

经济与社会影响数据

新冠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样触目惊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2020年全球GDP下降了3.1%,是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美国2020年第二季度GDP按年率计算下降了31.4%,创下历史最大降幅;欧元区GDP在2020年下降了6.4%;英国GDP下降了9.8%,是1709年以来最大年度跌幅。

旅游业遭受重创,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数据显示,2020年国际游客人数比2019年减少10亿人次,下降74%,造成约1.3万亿美元的旅游出口收入损失,航空业方面,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报告称,2020年全球航空客运需求同比下降65.9%,航空公司净亏损总额达到1,264亿美元。

就业市场也受到严重影响,国际劳工组织(ILO)估计,2020年全球相当于2.55亿个全职工作岗位消失,美国在2020年4月失业率达到14.8%,是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最高水平,当月非农就业人数减少2,050万人,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欧元区2020年第二季度失业人数增加约100万人,青年失业率上升至17.1%。

疫苗与防控措施成效

随着疫苗接种的推进,全球疫情形势逐渐好转,截至2023年12月,全球已接种超过130亿剂新冠疫苗,根据Our World in Data的统计,高收入国家平均每100人接种了约210剂疫苗,而低收入国家仅为约50剂,美国CDC数据显示,完全接种疫苗的人群住院风险降低约10倍,死亡风险降低约20倍。

英国卫生安全局(UKHSA)的分析表明,在Omicron流行期间(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接种三剂疫苗的70岁以上老年人比未接种疫苗的同龄人住院风险低85%,死亡风险低95%,以色列卫生部报告称,接种第四剂疫苗的60岁以上人群比仅接种三剂疫苗的同龄人感染风险降低2倍,重症风险降低3-5倍。

中国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34亿剂次,全程接种率超过90%,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率超过91%,其中80岁以上人群接种覆盖率超过76%,上海市疾控中心的研究表明,接种三剂灭活疫苗对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保护效力约为50%,对重症和死亡的保护效力超过90%。

铭记与反思

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我们不禁为在这场疫情中失去生命的同胞默哀,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破碎的家庭,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不仅是一场公共卫生危机,更是对人类社会的全面考验,它暴露了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的脆弱性,也展现了人类在危机面前的韧性与团结。

在默哀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从这场疫情中汲取教训,加强全球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只有通过国际合作与科学防控,人类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疫情挑战,保护每一个珍贵的生命。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