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盛网

新冠疫情之下的宏观经济,新冠疫情之下的宏观经济变化

新冠疫情之下的宏观经济

新冠疫情自2019年底爆发以来,已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深远影响,各国政府为应对疫情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封锁措施,导致经济活动放缓、供应链中断、失业率上升等一系列宏观经济问题,本文将探讨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并通过具体数据展示疫情在不同地区的经济表现。

新冠疫情之下的宏观经济,新冠疫情之下的宏观经济变化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0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20年全球经济预计萎缩4.4%,这是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发达经济体整体萎缩5.8%,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萎缩3.3%,美国经济预计萎缩4.3%,欧元区萎缩8.3%,日本萎缩5.3%。

世界银行2021年1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GDP下降4.3%,比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1.7%的降幅更为严重,发达经济体GDP下降5.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下降2.6%。

各国财政刺激措施

为应对疫情冲击,各国政府推出了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截至2021年3月,全球财政刺激总额已超过16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约16%,美国推出了约5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包括2020年3月的2.2万亿美元《冠状病毒援助、救济和经济安全法案》(CARES Act)和2021年3月的1.9万亿美元《美国救援计划法案》。

欧盟推出了7500亿欧元的"下一代欧盟"复苏基金,日本实施了约3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中国推出了约5000亿美元的财政措施,这些措施虽然缓解了经济下行压力,但也导致全球公共债务水平大幅上升。

失业率飙升

疫情导致全球失业率急剧上升,美国失业率从2020年2月的3.5%飙升至4月的14.8%,创下历史新高,随后逐渐回落至2021年3月的6.0%,欧元区失业率从2020年2月的7.2%上升至8月的8.1%,青年失业率高达17.6%。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数据,2020年全球工作时间损失相当于2.55亿个全职工作岗位,远高于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的2200万个,全球劳动收入下降8.3%,相当于3.7万亿美元。

具体地区患者数据举例

以美国为例,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截至2021年3月31日,美国累计确诊病例达30,346,737例,死亡病例达550,438例,加利福尼亚州累计确诊3,657,584例,死亡58,648例;得克萨斯州累计确诊2,826,005例,死亡48,909例;佛罗里达州累计确诊2,054,251例,死亡33,673例。

2021年1月是美国疫情最严重的时期之一,单月新增确诊病例6,397,877例,死亡病例95,235例,1月8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达到峰值,为300,282例;1月12日单日死亡病例达到峰值,为4,476例。

行业影响差异明显

疫情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差异显著,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航空客运需求同比下降65.9%,航空公司损失高达1185亿美元,全球旅游业损失估计达4.7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5.5%。

相比之下,科技行业表现强劲,亚马逊2020年净利润增长84%至213亿美元,苹果收入增长5.5%至2745亿美元,微软收入增长14%至1430亿美元,Zoom视频通讯公司收入增长326%至26.5亿美元。

全球贸易萎缩

世界贸易组织(WTO)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商品贸易量下降5.3%,但好于最初预期的下降9.2%,北美进口下降8.8%,出口下降12.9%;亚洲进口下降1.3%,出口下降1.9%;欧洲进口下降9.7%,出口下降7.4%。

全球服务贸易受冲击更为严重,2020年下降15.4%,其中旅行服务下降63.4%,运输服务下降19.3%,跨境旅游人数下降74%,相当于减少10亿人次。

供应链中断

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严重中断,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数据显示,2020年4月制造业PMI降至41.5,为2009年4月以来最低水平,全球半导体短缺导致汽车产量下降,预计2021年全球汽车产量将减少390万辆。

海运运费大幅上涨,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中国至美国西海岸的集装箱运费从3,000美元/FEU上涨至5,000美元/FEU,中国至欧洲的运费从1,500美元/FEU上涨至8,000美元/FEU。

货币政策宽松

全球主要央行实施了超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0-0.25%,并启动无限制量化宽松,资产负债表从2020年3月的4.3万亿美元扩张至2021年3月的7.7万亿美元,欧洲央行将存款利率维持在-0.5%,并推出1.85万亿欧元的紧急抗疫购债计划(PEPP)。

日本央行将利率维持在-0.1%,并将年度ETF购买上限从6万亿日元提高至12万亿日元,这些措施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股市在2020年3月暴跌后迅速反弹,标普500指数2020年上涨16.3%,2021年一季度再涨5.8%。

通货膨胀压力

大规模刺激措施和供应链问题导致通胀压力上升,美国CPI同比涨幅从2020年5月的0.1%上升至2021年3月的2.6%,核心CPI从1.2%上升至1.6%,欧元区HICP从-0.1%上升至1.3%,中国CPI从2.4%回落至0.4%,但PPI从-3.7%上升至4.4%。

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反弹,布伦特原油价格从2020年4月的20美元/桶上涨至2021年3月的65美元/桶,铜价从4,600美元/吨上涨至9,000美元/吨,铁矿石价格从80美元/吨上涨至170美元/吨。

数字经济发展加速

疫情加速了数字化转型,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增长27.6%至4.28万亿美元,占零售总额的18%,中国网上零售额增长10.9%至11.76万亿元,占社零总额的24.9%,美国电子商务渗透率从16%上升至21%。

远程办公普及率大幅提高,全球约42%的劳动力在家工作,视频会议软件Zoom日活跃用户从2019年12月的1000万增长至2020年4月的3亿,云计算需求激增,亚马逊AWS收入增长30%至453.7亿美元,微软Azure增长50%。

债务水平攀升

全球债务水平创历史新高,国际金融协会(IIF)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债务增加24万亿美元至281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355%,政府债务占比从88%上升至105%,企业债务从92%上升至102%,家庭债务从60%上升至65%。

美国联邦债务从23.2万亿美元增至27.8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29%;欧元区政府债务占比从84%上升至100%;日本政府债务占比从236%上升至256%,新兴市场债务增加5.4万亿美元至86万亿美元。

收入不平等加剧

疫情加剧了收入不平等,乐施会报告显示,全球最富有的10个人财富增加5400亿美元,而全球最贫困的群体收入下降,美国最富有的1%人口财富增加4万亿美元,底层50%人口财富仅增加4000亿美元。

全球极端贫困人口20年来首次增加,世界银行估计2020年有8800万至1.15亿人陷入极端贫困(每日生活费低于1.9美元),全球饥饿人口增加1.3亿至8.11亿,占全球人口的10%。

疫苗与经济复苏

随着疫苗接种推进,全球经济开始复苏,截至2021年3月底,全球已接种5.87亿剂疫苗,以色列、英国、美国接种率分别达到104%、46%和39%,IMF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将增长5.5%,其中美国增长6.4%,欧元区增长4.2%,中国增长8.1%。

复苏呈现K型分化,科技、金融等行业快速恢复,旅游、餐饮等行业仍处困境,疫苗分配不均也导致复苏不平衡,发达经济体预计2022年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而许多低收入国家可能要到2023年甚至更晚。

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其影响深度和广度远超2008年金融危机,虽然大规模政策干预避免了更严重的衰退,但也带来了债务膨胀、通胀压力和不平等加剧等新挑战,未来经济复苏的路径将取决于疫情控制、政策调整和结构性改革等多重因素,在全球高度互联的今天,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场世纪危机。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