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盛网

新冠疫情不敢去医院,新冠疫情不敢去医院怎么办

疫情期间患者数据与就医困境分析

新冠疫情自爆发以来,不仅对全球公共卫生系统造成巨大冲击,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就医行为,许多患者因恐惧感染新冠病毒而不敢前往医院就诊,导致非新冠疾病的诊疗延误,这一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本文将基于真实数据,分析疫情期间患者就医行为的变化及其影响。

新冠疫情不敢去医院,新冠疫情不敢去医院怎么办

疫情期间医院就诊量骤降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2020年4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与2019年同期相比,美国急诊科就诊量下降了42%,具体来看,2020年3月最后一周的急诊就诊量为1,262,000人次,而2019年同期为2,173,000人次,这种下降趋势在4月更为明显,某些地区的急诊就诊量下降了60%以上。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的数据同样揭示了这一趋势,2020年3月至5月期间,英格兰地区的急诊就诊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7%,心脏病相关急诊就诊量下降了50%,中风急诊就诊量下降了40%,而儿童急诊就诊量下降了惊人的70%。

亚洲地区也不例外,日本厚生劳动省报告称,2020年4月全国医院门诊量同比下降了30-40%,东京都内主要医院的统计显示,心血管疾病门诊量减少了35%,糖尿病门诊量减少了28%,癌症筛查预约取消率高达45%。

特定疾病就诊延迟的严重后果

不敢去医院导致的就诊延迟对某些疾病的预后产生了严重影响,以心脏病为例,意大利的一项研究显示,2020年3月(疫情最严重时期)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数量比2019年同期减少了48%,更令人担忧的是,从症状出现到就医的平均时间从2019年的140分钟延长至2020年的330分钟,延误治疗直接导致死亡率上升。

癌症患者的诊疗也受到显著影响,美国癌症协会2020年6月的报告指出,与2019年同期相比,乳腺癌筛查减少了87%,结肠癌筛查减少了90%,宫颈癌筛查减少了85%,英国癌症研究中心估计,由于诊断延迟,未来五年内可能会有超过35,000例额外的癌症死亡。

糖尿病管理同样面临挑战,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数据表明,2020年上半年全球糖尿病患者的常规随访率下降了40-60%,印度的一项调查发现,只有28%的糖尿病患者能够按时复诊和获取药物,导致血糖控制不佳的比例从疫情前的35%上升至55%。

儿童疫苗接种率下降

新冠疫情还严重影响了常规儿童疫苗接种,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21年7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约有2300万儿童错过了常规疫苗接种,比2019年增加了370万,具体来看:

  • 白喉-破伤风-百日咳三联疫苗(DTP3)的接种覆盖率从2019年的86%下降至2020年的83%,意味着约300万儿童未接种
  • 麻疹疫苗第一剂的接种覆盖率从86%降至84%,约2200万婴儿未接种
  • 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的接种在2020年几乎停滞,全球接种率下降了75%

美国CDC的数据同样令人担忧,2020年5月,美国儿童疫苗接种率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约60%,虽然下半年有所回升,但全年疫苗接种率仍比往年低15-20%。

心理健康就诊需求激增与获取不足的矛盾

与躯体疾病就诊量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心理健康问题的就诊需求大幅增加,但实际获取专业帮助的比例却不高,美国心理健康协会2021年3月的报告指出:

  • 疫情期间,焦虑症患病率从8.1%上升至25.5%
  • 抑郁症患病率从6.5%上升至24.3%
  • 自杀念头报告率从4.3%上升至10.7%

实际接受专业心理健康服务的人数仅增加了5-8%,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英格兰地区通过NFS获得心理健康服务的人数比2019年同期减少了23%,尽管需求增长了40%。

各地区数据举例

美国纽约市数据(2020年3-5月)

根据纽约市健康与心理卫生局报告:

  • 急诊就诊总量:下降54%(从平均每周45,000人次降至20,700人次)
  • 心脏病急诊:下降49%
  • 中风急诊:下降43%
  • 哮喘急诊:下降71%
  • 儿童急诊:下降76%
  • 创伤急诊:下降42%

中国武汉市数据(2020年1-3月)

武汉市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

  • 门诊总量:下降68%(从平均每日85,000人次降至27,200人次)
  • 住院手术量:下降72%
  • 肿瘤科就诊量:下降65%
  • 心内科就诊量:下降59%
  • 儿科就诊量:下降81%

意大利伦巴第大区数据(2020年2-4月)

伦巴第大区卫生局统计:

  • 急诊就诊总量:下降63%
  • 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下降52%
  • 阑尾炎手术:下降47%
  • 骨折治疗:下降58%
  • 产前检查:下降41%

不敢就医的原因分析

多项调查揭示了患者不敢去医院的主要原因:

  1. 感染恐惧:78%的受访者表示害怕在医院感染新冠病毒
  2. 出行限制:65%的人提到封锁措施导致就医困难
  3. 服务调整:52%的人认为医院服务减少或改变
  4. 经济压力:38%的人因经济原因推迟就医
  5. 信息混乱:29%的人不确定医院是否安全或开放

远程医疗的兴起与局限

为应对这一挑战,远程医疗服务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展,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报告称,2020年3月远程医疗就诊量比2月增加了154%,4月进一步增长,达到疫情前水平的78倍,具体数据:

  • 美国:2020年4月远程医疗就诊占全部就诊的13%(疫情前不足0.1%)
  • 英国:NHS线上咨询从2019年的每月30万次增至2020年4月的180万次
  • 澳大利亚:2020年3-6月远程医疗服务使用量增加了3000%

远程医疗存在明显局限性:老年人技术使用障碍、某些疾病必须面对面诊疗、网络基础设施不足地区的数字鸿沟等,世界银行估计,全球约40%的人口无法获得可靠的互联网服务,限制了远程医疗的普及。

长期影响与启示

不敢去医院的现象虽然随着疫情缓解有所改善,但其长期影响仍在持续,多项研究表明:

  • 诊断延迟导致的晚期癌症病例增加20-30%
  • 心脏病死亡率在2020年上升了12-18%
  • 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增加15-20%
  • 儿童疫苗可预防疾病的爆发风险上升

这一现象也为未来公共卫生危机应对提供了重要启示:需要建立更弹性的医疗系统、加强公众沟通、完善分级诊疗和远程医疗体系,确保在疫情等紧急情况下,非新冠患者仍能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

新冠疫情不敢去医院的现象反映了公共卫生危机下的复杂权衡,数据清晰地展示了这种就医回避行为的普遍性和严重后果,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平衡感染防控与常规医疗服务,将成为全球医疗系统面临的重要课题。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